為了挽救企業(yè),老板們痛下決心,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管理變革舉措:引入職業(yè)經理、推行ISO、導入ERP、實施績效考核、開展“5S管理”等等。然而大量事實卻令人失望:ISO形同虛設、ERP癱瘓、績效考核怨聲載道中叫停、職業(yè)經理人與老板不歡而散……
物料塞滿了倉庫和車間,訂單總是不能按時完成,客戶不斷地投訴和抱怨,員工人心浮動,利潤越做越低……。這是很多中小工廠的現狀。
是什麼讓幾年前還風風光光的工廠老板們舉步維艱?看看工廠管理粗放到什麼程度吧?
倉庫有多少料,從來就沒有一個人能準確地知道;下單采購的物料,究竟能幾時回來,連采購員自己也很難說準,很多工廠物料采購的及時率不到20%,車間只能做做停停,或頻繁地換單,由此造成產量地底下,產能的浪費,工人收入極不穩(wěn)定,人心浮動;答應客戶的交貨期從來就是一個模糊的時間,有的工廠準時交貨率竟然為零,客戶也習以為常,除了頻繁的抱怨,就是壓縮交貨時間,明明一個月才要的貨,偏偏說成半個月就要,想盡量爭取一些回旋的時間,由此卻造成接單的企業(yè)天天做急單,天天有插單,生產過程極不穩(wěn)定,產品質量無從保障,產量也大受影響;研發(fā)部門研發(fā)出來的新品,一上線生產就問題叢生,經常在生產線邊做邊改,利用大規(guī)模生產進行新產品的試制這成為了很多工廠一種愚蠢的開發(fā)方式,原因何在?原因在于技術研發(fā)部門的粗放式管理,他們認為樣品做出來了,就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了,生產部門照著做還不會嗎?
一個產品究竟由什麼材料構成?生產中應該消耗多少物料?這些都是一個大概的東西,他們的答案往往在于員工的個人經驗中,所以買物料憑經驗,領物料憑經驗,使用物料憑經驗,最終當然沒有辦法嚴格精確的控制,浪費了多少天知道,能節(jié)約多少也從來無人操心。
產品加工完后,究竟合格還是不合格,往往公說公有理,婆說婆有理,檢驗標準沒有文件化、標準化,檢驗人員憑經驗加感覺把關,生產人員憑檢驗和感覺生產,兩者的經驗和感覺都是模糊的,管理怎能不粗放。
工人的業(yè)績有加工的件數說話,而管理人員的業(yè)績卻無法量化,不可測量。有的企業(yè)也搞績效考核,但沒有表單化和數據化做基礎,考核也變成了憑感覺打分,最后,人力資源的管理就成為了最為可怕的粗放式管理,因為企業(yè)花錢請的人究竟干了什麼,企業(yè)卻好壞不知,又怎麼去調動人的積極性,人沒有了積極性,工廠還有效率嗎?忙中偷懶,既毀了企業(yè),更毀了個人。
管理中存在上述那麼多的粗放,我們應該為這些工廠還能存在到今天而捏一把汗,同時也就明白我們企業(yè)的資源浪費有多嚴重。市場的功能就是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,它當然不允許這種低效率的對資源的使用現象長期存在,我們的工廠今天感覺到的種種壓力和困惑都證明市場正在發(fā)揮它自身的作用:優(yōu)勝劣汰。我們若不想出局,就只有從粗放走向精細,從失控走行控制,從感性走向理想,這是唯一出路。
從科學管理之父泰勒到品質控制之父戴明,再到精益化思想的提出,我們都能清晰的看到一條工廠管理的發(fā)展脈絡,這條脈絡讓我們看到一個理性主義的管理者,如何以細節(jié)為對象,以精確為目標,持續(xù)不斷改善工廠管理的實踐過程。
以精確為目標,以細節(jié)為對象的實施控制和管理,這與當前非常流行的人性化管理的思想并不完全合拍,但它對中國目前大量的中小工廠卻非常有用,因為它能讓那些每天在惡劣的環(huán)境下工作了十幾個小時的員工們以及與他們一樣辛苦的老板們,勞有所值,勞有所獲,盡管這種管理思想和方式不倡導在過程中的愉悅和個性,但它追求結果的價值。
澤亞管理咨詢希望從事實出發(fā),從數百家工廠的長期跟蹤研究出發(fā),對工廠的方方面面:從企業(yè)文化到團隊建設,從生產計劃到交期控制,從物料成本控制到人力成本控制,從技術管理到品質保障,提出了一整套的中小工廠細節(jié)控制的方法和理念。這些內容都是在數百家工廠實踐的東西,的確能幫助企業(yè)提升效益,贏取利潤。
咨詢熱線:4009-931-932
手機:18620887411
QQ:402615265
地址:廣州市天河區(qū)棠東東路4號東宏商務大廈B128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