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老板這么多年,也接觸了很多的客戶,有一個最大的感觸:多數(shù)管理者,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:不懂人心。說的話都“對”,但做起來都錯。說了太多全世界都認為對的話,但常常忽略了員工到底能不能聽得懂。
最近,我特意跑去聽了銷售團隊的晚會。我經(jīng)常會聽到:“我們要有重點,要努力,要加油,月底還有幾天,大家拼一拼……”說這樣的話,到底對不對?看似很有道理,但實際沒啥效果。員工真的知道,該怎么做嗎?什么是重點?怎樣才算努力呢?
那該怎么解決呢?今天就跟你簡單分享一下。
一、“你們都聽明白了沒有?”
很多管理者,都會問員工:“你們都聽明白了沒有?”多數(shù)員工,在當時場景下,都會選擇頻頻點頭:“嗯,聽明白了。”事實上,他們并沒有聽明白。只是因為你的管理權(quán)威,他們不敢說沒聽明白。緊接著,你就會被假象所欺騙,認為大家都知道該怎么做了。
為什么會出現(xiàn)這樣的情況?本質(zhì)原因是,員工和你不是一個語言體系,你的指令不夠清晰。
在生活中,你一定會經(jīng)歷過這樣的場景。你的另一半,或者你自己,今天畫了一個很好看的妝。多數(shù)情況,都會問對方:“我今天好看嗎?”如果回答是“好看”,就會接著繼續(xù)問:“哪里好看?”通常如果作為男士,會冥思苦想很長時間,去列舉哪些好看的地方。
“好看”只是形容詞,是全世界都認為“對”的話。而“哪里好看”,是把“好看”具象化了,需要你運用場景化語言描述出來,比如口紅色號不錯,眼妝畫得很美……
所以,做管理,核心就是,要讓員工清楚地知道,到底該干什么?否則你開再多的會,都是無效的。因為任何執(zhí)行力的第一步,都離不開要理解清晰。你要清晰地描述清楚,你的計劃是什么,希望員工做什么,怎么做。越到下面,指令越要清晰,而不是一個大的框架,大的概念。尤其不能用正確的“廢話”來描述,因為每個人的評判標準,是不一樣的。
比如“優(yōu)秀”,每個人對于優(yōu)秀的評判,都褒貶不一的。里面有太多可選擇的點了,員工可能會不太理解,或者可以自由發(fā)揮的空間太大了。如果你能把背后的Why講透了,員工會不會更有積極性、更主動地做這件事?一定會的。
阿里有句土話,“如果你不會配合別人,別人也就不會配合你,越會配合的人才能做到更高的職位。”你之所以能成為管理者,是因為在管理上,你有獨到的管理方法,而不是你的管理威嚴。你要知道,活兒還是得要員工干。你還是要通過員工拿結(jié)果,在過程中,就得把員工伺候好。伺候好員工的前提,就得說他聽得懂的話,讓他拿到想要的東西。
二、多講人話,少說形容詞
管理,講究的是效率。管理的核心,就是提升效率。但多數(shù)時候,出現(xiàn)效率滯后,是在溝通環(huán)節(jié)出了問題。最多的問題,就是上層傳達不清晰,下層執(zhí)行不果斷,拿不到想要的效果。
如何才能提升效率?先問自己三個問題。
第一個問題,你講明白了嗎?先思考一下,你真的講明白了嗎?如果真的明白了,那為什么拿不到結(jié)果?本質(zhì)就是他們理解的,和你想要的標準,沒有統(tǒng)一。拿小孩學用筷子為例。如果你想教他獨立,第一步是讓他學會獨立吃飯。吃飯的標準,就是他能像你一樣拿筷子吃飯。但我們都知道,人不是生來就會用筷子的,都會經(jīng)歷學拿筷子的過程。那在學筷子前,先要會用勺子,勺子怎么拿?握住。第二步才是學習拿筷子,拿筷子怎么拿?這時,就會有學習筷的幫助。
拿筷子,就是他要形成自己的經(jīng)驗。但這種肌肉記憶,是難以復(fù)制的。你要做的,就是形成標準化。什么是標準化?首先指令要清晰,二要有工具,三要有流程。第一步、第二步、第三步該怎么做,最后還要有制度支撐。
小孩不肯吃飯、不肯拿筷子和勺子,你會不會用“懲罰”?如果今天這頓飯吃得很好,并且是他完全獨立做好的,就要獎勵他。換到實際管理中,也是一樣。這才是真的“講明白”。先教清楚該如何做好,再講清楚,做好的標準。
第二個問題,他聽明白了嗎?
你講的任何東西,無時無刻都會影響員工的狀態(tài)。比如什么是人生,你會把人生比喻成什么?先來看看幾個回答:回答1:人生就像一瓶茅臺;回答2:人生就像一場比賽;回答3:人生就像一部電影;回答4:人生就像一條河流;……每個人,對這些回答的感受,都不一樣。
比如,人生就像一場比賽。比賽一說出來,你腦海里浮現(xiàn)的,就是有輸有贏。阿根廷和法國比賽時,剛開始上半程阿根廷領(lǐng)先2球,下半場法國強勢反超,最后進入點球大戰(zhàn)。在點球大戰(zhàn),阿根廷門將撲出了幾個關(guān)鍵球,最終阿根廷贏得大力神杯。整場比賽,可謂是緊張刺激。緊張刺激的背后,有榮譽,有法國和阿根廷的努力拼搏,有他們的夢想。這樣,員工才會有代入感。
但如果是人生就像一場修行,你會有代入感嗎?因此,傳達事情時,要清楚傳達的最終目的,是讓員工有代入感。他能知道接下來要怎么做,而不是給他一堆形容詞,講完了他也不明白怎么做。最好的方式,就是不停check(檢查)員工,真的能做明白嗎?
第三個問題,他能做明白嗎?
員工進入公司,他的成長,和你息息相關(guān)。特別是銷售團隊,一個新銷售進來,作為他的老板,你肯定希望他能快速開單。這時,輔導(dǎo)就會起到很大作用。員工能否把你輔導(dǎo)的內(nèi)容做明白,這是最重要的事。通常情況,做一件事,如果你對這件事不熟悉,你就會緊張。一緊張,就容易出錯。新銷售進來,他一定會面對陌生業(yè)務(wù)。越是陌生的事,越要進行反復(fù)練習。
因此,“我干你看、我說你聽、你干我看、你說我聽”,一定要貫穿始終。很多東西,不是教一遍就可以的。反復(fù)不斷練習,才能熟能生巧。賣油翁說,惟手熟爾。熟練了以后,才能生巧。往往很多時候,你認為天經(jīng)地義的事,員工并不認為是天經(jīng)地義的事。你認為簡單的事,員工做起來可能并不簡單。所以,要講清楚原理,描述得既清晰,又精準。一遍不夠,就再講一遍,直到明白為止。
同時,還要讓他會做,讓他在你面前,完整地做一遍。不要奢望他做一遍,就能達到你的要求。他在過程中,一定會出錯。要不斷地去激勵他,干得好了,要及時給予肯定;干得不好,要及時給他指導(dǎo)。輔導(dǎo)十六字方針要混著用。同時,輔導(dǎo)真不是說一兩遍就可以,得扶上馬送一程。要下苦功夫,多教幾遍,惟手熟爾,確保他真的會做。
最后總結(jié)一下,管理最大的失敗,就是說的話都“對”,做起來都錯。管理團隊,少說一些全世界都認為對的話,這對團隊的業(yè)績,甚至對員工的成長,沒有任何幫助。還是要通過員工拿結(jié)果,要得把員工伺候好。伺候好員工的前提,就得說他聽得懂的話,讓他拿到想要的東西。
少說“對”的話,多干點實事吧!共勉。
來源于:俞朝翎 / 作者:俞朝翎
咨詢熱線:4009-931-932
手機:18620887411
QQ:402615265
地址:廣州市天河區(qū)棠東東路4號東宏商務(wù)大廈B128室